本报讯 (记者 朱解语 陈玮铭 通讯员 田野)  昨日上午,在径山镇四岭水库的堤坝上,一架银灰色的无人机轻盈腾空,在工作人员操控下展开库区全域巡航。与此同时,大坝的位移、裂缝开合度、渗流量等关键数据正以分秒级速度实时传输到东苕溪水利工程运管中心的数字大屏上。

“这款无人机不简单,它具备IP55防护等级、作业半径达10公里,还集成了环境监控系统。”东苕溪水利工程运管中心工作人员童利成说。

该机场集成雨量计、风速计、温度计等传感器,可实时感知天气变化,遇到恶劣天气会自动预警或中止任务,大大提升了飞行安全性。这套系统的投用,也开创了我区水库无人机自动巡航的先河。

作为全国重点防洪中型水库,四岭水库管理提升工程于今年2月开启管理提升工程。通过无人机多光谱感知模块与智能声光交互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升级改造,为我区水库的防汛防台工作装上了“智慧大脑”。

在空中,无人机如“侦察兵”来回巡视;在坝体和廊道里,一组组智能监测设备则化身24小时执勤的“慧眼”。主副坝左右岸,9组北斗三代GNSS形变传感终端探着圆圆的“脑袋”,时刻捕捉大坝形变数据,赋能工程安全态势智能研判。水库廊道内,5套量水堰计和6组渗压计及精密压力表如同敏感的“神经末梢”,实时采集水位、流量等水文数据,动态分析压力变化趋势。

这些数据汇聚到水库管理平台后,系统会结合历史数据和智能预警模型进行智能分析,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预警,实现“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高效管理。

“过去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人工巡查既危险又难以保证精度。”童利成说。此次自动化升级改造,不仅实现了四岭水库工程运维、洪水调度、风险防控的智慧化跃升,也为新时代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提供了创新样板。

据悉,该项目预计年底前完成整体验收,届时数字化系统还将接入西险大塘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全区数据联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