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风“竹节草”步步逼近,防汛防台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昨天,余杭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靠前部署、精心组织,全力筑牢汛期安全屏障,确保防台准备工作扎实落地。
记者 朱云岚 高庆洋 陈名 吴山楚寒 沈扬 朱解语 陈玮铭 通讯员 田野 计丽艳
区交通运输局:提前布防,确保防台准备工作执行到位
余杭区交通运输局迅速响应,提前部署、周密安排,细化防汛举措,全力筑牢交通运输行业汛期安全屏障,确保防台准备工作执行到位。
在运溪路容易积水的路段,道路养护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水泵,通过提前放置水泵及防汛物资等方式,提高防汛处置效率。公路养护值班人员、应急物资以及应急车辆已准备就绪,各应急小分队24小时待命,确保“拉得出,打得响”。
“针对容易积水的路段,我们提前进行了排水设备的安放预置,可以随时开展排水作业。此外还安排特定人员,对特定设备进行现场管控。”余杭片区交通道路养护负责人黄海鸣表示。
余杭区交通运输局对各项目分公司、参建单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施工单位加固场地内的临时工棚和活动板房等设施;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应急物资、设备和应急抢险队伍同时进入24小时待命状态。
区住建局:全面排查老旧房屋,筑起防台“安全屏障”
在瓶窑镇大桥北路,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仔细检查老旧房屋周边的围栏挡板,以及安装在房屋外墙上的倾斜仪、沉降仪等智能监测设备。
“这套监测系统就像给老房子装上了24小时‘心电图’,可以捕捉任何细微的变化。一旦房屋角度有细微倾斜,后台数据系统就会报警。”正在现场巡查的工作人员介绍。
针对全区老旧房屋和公共建筑,区住建局重点检查已封控房屋的管控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人员回流居住等情况,并要求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加强台风期间的日常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置。
本次排查重点关注三类房屋: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临山临崖临水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房屋、年久失修的公共建筑。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已采取封控措施,并妥善安置转移群众。
据了解,区住建局联合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各镇街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储备沙袋、抽水泵等防汛物资,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响应。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户外广告牌匾和施工工地安全检查
连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辖区内的户外广告牌匾及施工工地开展了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在五常街道体育运动中心等在建工地,执法队员重点检查了塔吊、施工升降机、脚手架等大型设备的稳固情况,并逐一检查临时用房、围墙围挡的防风加固措施是否到位。
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备足沙袋、挡水板等防汛物资。“接下来,我们会立即启动防汛防台全面检查,对围挡加固、外架清理、物资储备等环节进行全覆盖复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五常街道体育运动中心项目负责人陈豪说。
随后,执法队员前往乐天城,对户外广告牌匾进行安全检查。他们仔细查看了广告牌匾的结构稳定性、安装牢固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锈蚀老化、固定不牢等问题。同时,执法人员还向商户详细普及了户外广告牌匾安全维护知识,进一步强化商户的安全责任意识。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排查-整改-回头看’闭环管理机制,要求责任单位限期完成加固、修复或拆除工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五常中队张立峰说。
区林业水利局:清点检查应急物资,全面加强巡塘力度
在西险大塘防汛仓库,区林业水利局工作人员正在对各类防汛应急物资进行清点,确保物资齐全、重要设备调试到位。
防汛仓库不仅有充足的麻袋、土工布、木桩等传统物资,还配备了一系列新型装备。据区防灾与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于泽森介绍,仓库目前储备各类物资77种,传统物资有麻袋16万条、土工布7500平方米、木桩1670根、钢管2300根等;新型物资有卫星电话10部、全方位自动移动工作灯1台、汽油打桩机10台、大功率泵车4辆、冲锋舟10艘等。“如果堤坝出现险情,防汛物资将在半个小时内送达指定位置,保障抢险及时。”于泽森表示。
与此同时,西险大塘堤防巡查工作也已全面加强。几名巡塘人员对堤坝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渗漏点和排水设施运行情况。现场安全负责人顾磊介绍,台风期间将实行24小时轮岗制度,对全线开展不间断巡查。
“当水位超过警戒线时,我们将立即启动‘百米一人巡塘’机制,确保每100米堤防都有人员值守,全力保障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顾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