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媛媛 陈玮铭 通讯员 周磊) “现在我终于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它们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烟火气……”在未来科技城医院耳鼻喉科的会客室里,38岁的听障人士邵小英正在进行一场直播分享,她用缓慢的声音讲述着“有声世界”的来之不易。
在邵小英的耳后,有两道约4厘米长的缝合疤痕,里面是她的两个“新耳朵”——诺尔康人工耳蜗。
“因为科技,我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了外界的声音。”直播间里,邵小英边打手语边尝试用嘴巴发出声音。
鸟叫声、流水声、洗衣机的转动声、车间里的敲击声、爸爸妈妈切菜炒菜的声音……这些大家习以为常的声音,邵小英却等了36年,才开始重新建立对各种声音的认知。
2岁那年,刚学会喊“爸爸妈妈”的邵小英因一场高烧导致听力极重度损失。“那时候,抱着她去了好几家医院,看病、打针、吃药,能试的方法全试了,都没能治好。”邵小英的妈妈陆爱女说,“这么多年,她听不到一点声音,平时我们交流靠写字,她骑车出门上班,我都提心吊胆,生怕她听不见汽车的鸣笛声。”
转机发生在今年2月。邵小英在余杭残联“启航公益”的帮助下,成功植入了诺尔康人工耳蜗,“开机的时候,我在她身边,她说‘听到了’,我眼泪都下来了。”陆爱女回忆道,时隔36年,终于等来女儿再次清晰地喊出“妈妈”。
“现在有了听力,我可以做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对未来的生活,我很有信心。”邵小英笑着说,眼里闪着光。
打破声音的藩篱,生命便能绽放澳门赌场攻略,澳门现金网精彩。据悉,余杭已连续三年将“科技赋能残疾人精准康复”列入区级民生实事项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享受“康复训练奖励”“辅具适配补助”等专项政策,在“家门口”就能用上最新的高科技辅具产品。
2024年,余杭为3182人次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帮助526名残疾人适配助听器、智能仿生假肢、人工耳蜗等高科技辅具,让残障人士共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