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在19个篮球场大小的训练场上,黄白相间的标志线在水泥地上勾勒出复杂的飞行轨迹。在学员的操控下,一架无人机划出优美的“8”字弧线,引擎的嗡鸣声与教练的指令声此起彼伏。
金欣无人机培训中心位于余杭街道仙宅村,是我区首家获得民航(CAAC)相关资质的驾培机构。一批怀揣“蓝天梦”的学员在这里完成从“小白”到持证“飞手”的蜕变。
(记者 朱云岚 景宇 通讯员 计丽艳) 在金欣无人机培训中心实操训练场,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寿翌铭紧握遥控器,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在5级阵风下,2米宽的无人机出现了明显晃动。
“稳住,注意修正偏航角度!”主教练沈伟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
寿翌铭虽已通过20天的特训,但依然会在“悬停定位”这个基础动作上有失误。“民航无人机驾照考试增加了一个垂直维度的操控,就像同时在玩三个魔方。”他苦笑道。
在模拟训练区,记者看到学员们正在练习起飞、平移、左右滑行、紧急避障等动作。沈伟告诉记者,学员需完成56课时的训练,通过理论、模拟、实操三重考核,“这比考机动车驾照难三倍,一个动作要重复上百遍,才能形成肌肉记忆。”
沈伟手中的主控遥控器始终处于待命状态,方便随时接管出现“危险动作”的无人机。这个安全机制让培训中心开业一个月来保持“零事故”记录。
“农业飞手”的致富算盘
来自径山的顾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考取民航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的学费为9800元,相当于30亩果园的无人机植保服务费。
“现在接单喷洒农药,旺季时一天的收入可达3000元。”顾师傅指着训练场上标有“极飞”“大疆”字样的农用无人机告诉记者,“这些‘铁牛’1个能顶20个劳动力。”
3月15日,金欣无人机培训中心正式开业,一个月以来,有14人完成报名注册,班期排课已预约到一个月后。沈伟介绍,中心大部分学员来自农业领域,在余杭西部茶产区,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是人工的30倍,且能减少农药用量,未来无人机农业植保需求旺盛。
“天空之城”的产业拼图
金欣无人机培训中心的核心教学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持证教员组成,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拥有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主教练沈伟曾主导高速公路桥梁巡检项目,擅长结合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开展专业作业。他采用“案例+实操”教学,将复杂的飞行原理转化为易懂的操作技巧,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核心技能。
教练柴泽楠则专注于模拟飞行与理论教学,高效辅助学员完成从虚拟训练到真机操控的过渡,通过真实行业案例解析,让学员深度理解无人机在农业、测绘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两位教练定期参与行业技术研讨,持续更新教学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与CAAC最新考核标准及行业需求同步。
根据《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实操考试标准》,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视距内驾驶员实操考试包括起飞与降落、悬停、水平“8”字航线、自旋360°、应急操作等标准动作。以水平“8”字航线为例,考生需同时协调高度、航向、速度等6个参数。
寿翌铭准备参加4月27日的实操和理论考试,他告诉记者,他的许多同学都参加了“飞手”考试,希望多学习一项技能,为未来多一份背书,今后可以用无人机巡检电网、开展航拍测绘。
记者了解到,目前余杭已开通86条航线、建成62个起降点,有效连接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等,覆盖医疗急救、物流配送、社会治理等应用场景。不断普及的无人机新业态,催生出“飞手”“调度师”“运维工程师”等无人机新职业。
夕阳西下,无人机群在晚霞中列队返航,操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正悄然编织着低空经济的经纬线。
从农田到云端,“飞手”们正用手中的摇杆,在余杭这片数字沃土上,绘就低空经济的崭新图景——无人机穿梭于城市的高楼之间,径山茶园的植保机掠过青青茶垄,“天空之城”的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