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坚) 一家作为清洁能源技术供应商的余杭企业,与欧洲和南美客户签订了大额订单,需要大量垫资,手头缺钱。同时,该企业计划到中东地区投资,但在投资合规审查等方面缺乏经验,心里没底。为此,该企业通过“余省心”平台反映困难,希望得到政府指导与支持。
获知企业诉求后,余杭区商务局迅速响应,并在深入对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既缓解了资金燃眉之急,又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该案例是余杭区破解企业出海难题,推动外贸量质齐升的一个缩影。通过打造出海新阵地,培育出海新业态,构建服务生态圈等系列举措,2024年,余杭区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对外贸易呈现量增质升态势: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537.3亿元,增长21.2%。其中,出口499.1亿元,增长19.8%;进口38.1亿元,增长43.6%。
针对众多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合规风险、市场开拓难等棘手问题,余杭区专门组建“企呼我应”解题团,由区商务部门牵头,采取部门联动、市区联动、政企联动等举措,打出一套“余商出海”组合拳,助力企业“出得了海”“放心出海”“省心出海”。
2024年以来,我区已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数贸会、墨西哥暖通制冷展等团组26个,累计参展企业300余家次,获得意向订单超120亿元,全力助推余杭制造、余杭品牌走向世界。
新业态是出海生力军。对此,余杭区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招引培育新能源领域企业十余家,持续扩大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三样”出口。2024年,我区“新三样”出口超2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高于全区平均出口增速30个百分点。“余杭制造”品牌建设同样成效显著,目前全区已打造19个“浙江出口名牌”、20个“杭州出口名牌”。培育省级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2家,内外贸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改革试点1个。
深化为企服务,才能筑牢外经贸“压舱石”。2024年,区商务部门主动打造外贸企业服务生态圈,用好企业服务矩阵。全年共服务企业800家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件。持续开展外经贸合规培训,覆盖企业超110家次,切实化解源头风险。建立健全“区—平台/镇街—园区”三级服务机制,对全区100家外贸重点企业开展常态化的外贸运行监测,进一步完善及时预警、有效响应、精准帮扶的工作体系。与全区近20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融资缺口近千万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