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阳 李凌) 《哪吒2》中有这么一个片段:中了“穿心咒”的哪吒被关进炼丹炉,即将被炼化的关键时刻,哪吒愤怒一吼,肉身重塑,完成重生。
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也恰好正在经历这个时刻,长期依赖基因测序进口设备与试剂的中国企业被施了一道“卡脖咒”。
2月4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将美国基因测序巨头因美纳(Illumina)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因美纳占据着超过80%的市场份额,由于其“断供关键试剂”和“单方面终止技术授权”等行为,中国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就如同哪吒重生,余杭一家成立仅四年的企业也打破了“卡脖咒”,迅速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杭州易速微控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位于良渚生命科技小镇,其自主研发的EZseq测序技术体系是目前国内药监官网上唯一标注可替代因美纳NextSeq平台试剂的本土方案。
记者在易速微控实验室里看到,研发人员将芯片、试剂和样本放入一台方方正正的机器,按下开始键后,机器随即高速运转。
这台设备能自动生成一份精准的基因检测数据报告,用时通常在5-6小时,最快仅需2-3小时。相比进口设备动辄十几个小时的检测时长,这可以说是一场质效的飞跃。
实验室中,一块小巧且透亮的玻璃芯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国外单层硅基芯片不同,这款多层玻璃芯片可将通量提升至1200M,相当于节省了2套耗材成本。
“我们创新了高密度成簇技术,这项化学合成领域的突破使测序通量显著提升,搭配亮度可调的荧光标记技术,新旧仪器均可兼容,这是我们光学芯片的核心突破。”易速微控CEO宋锐介绍说,通过荧光标记、多层芯片、化学合成、微流控四大源头性创新,易速微控的基因测序成本压缩到了进口试剂的五分之一。
在相同的测序原理之下,易速微控的试剂盒与原先的进口试剂盒兼容,不需要更换机器设备,大大节约成本,这对于因美纳在国内的存量用户而言,堪称一场“及时雨”。
无缝替代的背后,是易速微控对供应链安全的深度思考和布局。“四年前布局底层技术时,我们就预见到产业链自主的重要性。我们的核心原料全部自主研发,测序仪、芯片、试剂、耗材都形成了闭环生态。”宋锐说。
从创立之初,易速微控便锚定微流体技术创新,历时三年攻克“光学-芯片-化学”集成技术难题,研发出高度兼容进口设备的国产测序试剂。2024年,该公司自研的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通过浙江省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正式进入市场。
EZstar是易速微控自主研发的医疗级极速测序仪系统,单台设备即可覆盖遗传病与生殖、肿瘤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三大场景,几乎满足临床检测的所有需求,但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
“基因检测防治未病,新生儿进行一次基因检测后储存数据,未来生病时可通过AI算法比对精准溯源病因。”易速微控研发团队透露,下一步将研发POCT(即时检验)类测序仪,体积更小、检测更便捷,成本降至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当基因检测价格从万元级降至千元级、百元级,就会下沉至基层医院,那时基因检测将触手可及,不会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宋锐对未来充满期许。